天然資源探勘 黃文義細說從頭

(台北內科週報第566期/2023年2月13日-2023年2月19日)

【本報獨家訪報導】數10年前,出生於高雄縣大樹鄉高屏舊鐵橋附近的黃文義博士,畢業於屏東初中,是個在南部長大的庄腳小孩。其後,北上念建國中學,開始獨立在外生活。之後,他就讀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系,陸戰隊上兵義務役退伍,取得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碩士後,考上教育部公費留學地球物理組,也申請到科羅拉多礦業學校(Colorado School of Mines)地球物理系就讀,開始從事電磁波及電阻探勘的學習和研究。

黃文義於1980年取得博士學位,留在學校做了2年的研究,同時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戈登市(Golden)成立地平洋資源開發公司(GeoPacific Resources, Inc.),使用自行設計的軟硬體,從事地熱探勘與石油天然氣困難區域的探勘服務,也開始踏上逐夢之路。

▲年輕的黃文義博士與當年DEC LSI 11組裝的室內資料處理的電腦(照片係三捷科技公司提供)。

當時,黃文義博士使用的服務技術,為可控源瞬變電磁波探勘,也就是在地表或井底產生人為電磁波變化,使地層產生誘發的渦流電流(Eddy current),再測量地表或井底的電場或磁場的變化來解釋地質構造。

1980年代初期還沒個人電腦,黃文義使用的軟體與硬體是當時最流行的DEC(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)的PDP 11和LSI 11等等,可是科技發展速度很快,他也與時俱進,獲有一些探勘及與生產的專利權。

▲2019年,參加馬來西亞地下水探勘展覽(照片係三捷科技公司提供)。

在黃文義使用可控源電磁波探勘的時代,他說:「那時最主要的市場是地熱探勘服務,尤其是日本,最北邊的案場為北海道的層雲峽,最南邊則為指宿市,最東邊為八丈島,最西邊為松江市,包括海上,日本有400多座火山,地熱資源全球排名第3,但實際開發出來目前不到700MW,還有許多發展的機會」。

其次,黃文義博士指出,「哥斯大黎加目前再生能源佔全國能源需求99%以上,主要為水力發電,地熱發電佔約13.5%,1986年,我有機會在其Miravelles火山進行地熱探勘,雖然該地熱發電廠主要的探勘與生產不是我們的貢獻,但很慶幸、如今已有163MW地熱發電廠的規模」。

▲參與美國加州Lost Hill油田井下電磁波探勘情景(照片係三捷科技公司提供)。

1980年代初期,黃文義說:「當時也為中油地熱處,在宜蘭清水做了可控源電磁波探勘服務,但因不同意地熱處堅持的技術移轉,未能為台灣的地熱繼續貢獻」。到了1988年,黃文義博士便在台灣成立三捷科技,為美國GPI的資料處理與繪圖的下包公司,直到1996年結束GPI,因台灣沒有E&P(Exploration&Production)產業,返台後建立電子設計及量產工廠,另成立三捷深圳有限公司,客戶主要來自法國、美國、日本及巴西等,也行銷用在地球物理資料的物聯網。

2010年,黃文義有感於大陸製造業的競爭,結束大陸業務,台灣的業務也只接受客製化的4G/5G路由器及物聯網相關產品的開發與生產,並開始研發適合台灣複雜地形、地質及高人為噪音的新一代大地電磁陣列探勘,同時於2016年開始在日本、菲律賓、韓國及大陸提供探勘服務,也在台灣進行廣泛的地熱探勘,結果可解釋台灣的地熱為什麼不成功,因為沒有鑽在有地熱儲集層上,他也將此結論在2021+1的世界地熱論壇(WGC)發表。最近,他也積極研究台灣碳捕捉與封存(CCS)的技術及做法,並認為政府應積極鼓勵民間加入碳捕捉及封存的領域,激發出不同的CCS成果,為出口業者提供綠能之外的另1個ESG方案,也讓台灣淨零排放更容易達標。

▲黃文義博士(右)參加2016世界電磁波探勘論壇與展覽(照片係三捷科技公司提供)。

發表留言